日本成年人网站在线看,特黄特黄欧美大片视频,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九色导航,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在线视频在线99精品,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應急救援培訓:常見緊急救助措施有哪些?

[日期:2023-10-25]   來源:云南技能考試網(wǎng)  作者:云南技能考試網(wǎng)   閱讀:500次

保安員在日常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有人突發(fā)急病或者受到某種傷害,需要及時給予救助護理。因此,保安員需要正確掌握緊急救助的各種措施。但是,保安員并非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在救助人員時必須慎重,必要時可取得相關(guān)專業(yè)證書。


一、常見意外事故的緊急救助措施

1.昏迷病人的救助

(1)昏迷癥狀;杳允侵干w征(呼吸、心跳等)存在而意識喪失,對外界的各種刺激缺乏反應;杳栽谂R床上分為深昏迷和淺昏迷。淺昏迷的病人,有一些無意識的動作,可能還會有用手摸摸頭、拉拉被子等,對外界刺激和疼痛尚能有反應;深昏迷病人,沒有自發(fā)動作,全身癱軟,對外界的一切刺激無任何反應,包括瞳孔反射和角膜反射均已喪失。

另外,昏迷病人在昏迷前期,有嗜睡和昏睡兩種表現(xiàn)。嗜睡病人精神較差,動作少,長時間睡覺,可以喚醒,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以后又繼續(xù)入睡;昏睡病人要給予較強的刺激才能喚醒,回答問題不全面,模糊不清。以上兩種情況,雖然不屬于昏迷,但往往發(fā)展成為昏迷,應該引起注意。

(2)救助措施

1)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拇指壓迫病人的眼眶內(nèi)側(cè),觀察病人的意識、呼吸、心跳狀態(tài)。讓病人平臥在平整的硬板上,松解病人的衣領;將病人頭部向后仰,并將頭部偏向一側(cè),清除口腔內(nèi)異物包括假牙,以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還應進行心肺復蘇術(shù)。

2)用大拇指末端壓迫人中穴2~3分鐘。

3)昏迷是臨床上危重的現(xiàn)象,必須馬上送醫(yī)院搶救。

2.車禍傷者的救助

車禍已成為當今社會災害,是城市人口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車禍造成的傷害大體可分為減速傷、撞擊傷、碾挫傷、壓榨傷及跌撲傷等,其中以減速傷、撞擊傷為多。減速傷是由于車輛突然的緊急減速所致,如顱腦損傷、頸椎損傷、主動脈破裂、心臟及心包損傷等。撞擊傷多由機動車直接撞擊所致。碾挫傷及壓榨傷多由車輛碾壓挫傷,或被變形車廂和駕駛室擠壓傷害同時發(fā)生于一體。因此,車禍傷者往往傷勢重,變化快,死亡率高。

(1)頭部外傷。在車禍死亡者中,頭部外傷占半數(shù)以上,而60%~70%死

于傷后24小時內(nèi),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救助不力(如高速公路、墜崖)造成的。

1)頭部外傷的表現(xiàn)

①頭皮裂傷:頭皮血管豐富,受傷后出血較多,且容易形成血腫和失血性休克。此時可給予止血包扎。

②顱腦挫裂傷:顱內(nèi)出血、顱骨骨折,病人常神志不清,瞳孔一大一小,劇烈嘔吐,抽搐,癱瘓,情況嚴重。此時應迅速送往醫(yī)院。

2)救助措施

①首先檢查傷者是否有頭部外傷,查看病人神志、瞳孔、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最好讓傷者側(cè)臥,頭后仰,保證呼吸道通暢。對威脅生命的緊急情況,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②如頭部出血較多,須用加壓包扎法止血。發(fā)現(xiàn)鼻孔、耳朵“滴滴答答”流血或流淡紅色液體,說明有可能是腦脊液外漏,病情嚴重。一定讓傷者平臥,受傷的一側(cè)向下,不可堵塞耳鼻,以免引起顱內(nèi)感染。要讓傷者保持頭側(cè)位,以防窒息。

③如有腦組織從傷口脫出時,不能加壓,以免加重損傷,最好用干凈的碗扣在脫出部位再包扎。

④頭部外傷后有頭痛頭暈、短暫的神志不清,說明腦挫傷可能尚輕;如果出現(xiàn)瞳孔放大、偏癱、抽搐、昏迷,就可能是中度以上的腦挫傷;腦挫傷病人一旦出現(xiàn)頻繁嘔吐、頭痛劇烈、神志更加不清,需馬上送往醫(yī)院,特別是有神經(jīng)外科的?漆t(yī)院急救。

(2)胸部損傷。嚴重胸部損傷,常常累及肺和心臟大血管導致血胸、氣胸等,傷者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死亡。氣胸又分開放性氣胸和張力性氣胸。

1)開放性氣胸。胸壁上有一個出氣的傷口,傷員呼吸極度困難,坐臥不安。救助時應立即用手或敷料堵住傷口,用多層紗布嚴密包扎,防止漏氣,讓傷者半臥位。

2)張力性氣胸。胸部受傷后不久,傷者即有明顯的憋氣及胸痛,呼吸困難。救助時要使其成半坐位,以利呼吸。

3)其他救助方法。胸部外傷在車禍中非常多見。車禍所致的血胸、氣胸和肋骨骨折發(fā)生率很高,如不及時救助,可能會很快危及生命。而車輛駕駛員在車禍中所致胸部外傷的比例也非常高,由此而造成的胸部傷被稱為"方向盤胸"。

①當心臟損傷危險區(qū)內(nèi)有穿透傷時,應警惕心臟損傷后常伴有心前區(qū)疼痛、胸悶憋氣,傷口常血流如注,四肢厥冷,脈細速而弱。應立即讓傷者平臥,嚴密監(jiān)測傷者的生命體征,并盡快送醫(yī)院搶救。

②胸部受到撞擊或壓砸時,還可導致多根肋骨發(fā)生多段骨折,致使胸壁軟化,出現(xiàn)吸氣時受傷胸壁凹陷、呼氣時受傷腦壁凸起的反常呼吸,會危及傷者生命。救助時應立即使傷者采取半臥倒位吸氧,并且要用大棉墊蓋住軟化胸壁,然后加壓包扎、固定以減輕反常呼吸動作,并快速送往醫(yī)院救治。送醫(yī)院時,胸部外傷患者以半坐位為好。

3.一氧化碳中毒者的救助

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占10%~40%,煤氣中毒實際上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1)癥狀。癥狀的輕與重和吸入煤氣而產(chǎn)生的碳氧血紅蛋白多少有關(guān)。由于碳氧血紅蛋白呈紅色,所以中毒者雖然全身缺氧而不表現(xiàn)青紫,皮膚及口唇呈櫻桃紅色,病人的血液也呈櫻桃紅色。

(2)現(xiàn)場救助。當發(fā)現(xiàn)或懷疑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時,應立即呼叫求救。

1)一旦發(fā)現(xiàn)房間內(nèi)有人煤氣中毒,保安員應設法快速進入,迅速打開門窗使煤氣泄漏現(xiàn)場的空氣盡快流通,并將中毒者移到空氣暢通的場所。注意一氧化碳比空氣要輕,因此越高的地方一氧化碳含量越濃,保安員進入房間后一定要俯伏身軀,以低姿勢快速進入,同時避免對自身造成傷害。

2)確保呼吸道通暢。松解中毒者衣領紐扣、褲帶,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平臥時中毒者的頭應轉(zhuǎn)向一側(cè),以免嘔吐時發(fā)生窒息,并注意保暖。

3)如呼吸不規(guī)則或呼吸停止,應及時進行人工呼吸,如無心跳則進行心外按壓。

4)對于輕度中毒者,在通風情況下觀察數(shù)小時后一般可以恢復。

5)對于重度煤氣中毒者,應及時送醫(yī)院進行高壓氧艙治療。

4.溺水者的救助

(1)溺水的概念。溺水,也稱淹水,是因水或其他液體吸入呼吸道和肺泡而引起的窒息甚至死亡。在大多數(shù)溺水例子中,大量溺液被吸人氣道,阻礙了氣體交換,引起窒息。少數(shù)例子吸入水量少也致死亡,系急性反射性死亡。

(2)溺水的過程。通常溺水2~3分鐘或多至10分鐘即會失去知覺。溺水時,由于水溫、水壓的刺激,可引起潛水反射致呼吸變慢、喉頭痙攣。由于缺氧,可使溺水者在短時間內(nèi)意識喪失,呼吸停止,繼而心跳減慢、停止。溺水早期,由于氣管及喉頭痙攣,吸入氣道內(nèi)的水并不多,只有在深度昏迷或死亡后,大量水才可能進入溺水者的氣管和肺。

(3)救助措施。發(fā)現(xiàn)溺水者,應立即進行救助,保安員應脫去鞋、衣物,盡量減輕自身負擔,并按以下步驟進行。

1)快速游向溺水者,盡量從其背后接近并用手將其托起。正面接近溺水者則有被其緊緊抓住的危險。如被抱住應放手自沉,使溺水者離開,然后再救。

2)拖上岸后,應簡單清除溺水者口中的泥土、異物。當溺水者心跳停止時,要及時采取心肺復蘇方法幫助其盡快恢復心跳。當溺水者出現(xiàn)呼吸并恢復正常時,再將其翻轉(zhuǎn)成倒臥位,拍打溺水者背部,幫助其把氣管及肺內(nèi)殘留的少量水排出。

3)注意為溺水者保溫,上岸后應及時給溺水者蓋上棉衣、被褥,防止體溫喪失。

4)對溺水者,尤其少年兒童,雖心跳停止、呼吸消失,也不應該放棄救助,應呼叫救護車迅速送往醫(yī)院。

5)利用工具搭救溺水者?捎镁壬、救生衣、木板、泡沫塑料、竹竿、繩子、電線等,或可用3~5個以上空的礦泉水瓶(須擰緊瓶蓋)用繩扎在一起拋下救人,或解下腰帶讓靠近岸邊的溺水者抓住拖上岸。不會游泳的保安員,要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工具救助溺水者,謹慎下水救人。

5.火災傷者的救助

(1)防止窒息或呼吸道燒傷。進行現(xiàn)場救助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身體應放低姿勢或臥地匍匐進入現(xiàn)場或撤離現(xiàn)場。因為位置較高的地方,煙霧及毒氣濃度較大。

(2)盡快脫去著火的衣服。如不能及時脫去時,讓傷者臥倒,快速滾動壓滅火焰,或跳入水池、河溝內(nèi)滅火,或用身邊物品(棉被、大衣)覆蓋滅火。

(3)盡快脫去其他束縛物(手表、戒指)以及可造成熱滯留的東西。

(4)讓傷者保持鎮(zhèn)靜,切勿帶火奔跑、呼喊,以免呼吸道燒傷或火借風勢,越燒越旺。

(5)盡快給予冷水沖洗(降溫、減少疼痛、減輕損傷),并速送醫(yī)院進行急救。

6.中暑者的救助

(1)中暑的概念。中暑是因為外界過高的熱能作用于人體,引起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障礙而發(fā)生的一種急性疾病。一般在環(huán)境溫度超過34℃時即可發(fā)生中暑,空氣潮濕、通風不良、汗出不暢、劇烈的體力活動與衣著不合適等,均能促使中暑的發(fā)生。

(2)中暑的癥狀。根據(jù)中暑的具體癥狀,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1)先兆中暑。先兆中暑時,患者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呼吸困難、惡心、嘔吐、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升高。如能及時休息,離開高溫環(huán)境,可于短時間內(nèi)恢復。

2)輕癥中暑。除先兆中暑所述癥狀外,患者會出現(xiàn)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并有早期呼吸循環(huán)衰竭的現(xiàn)象,皮膚濕冷、血壓降低、脈細弱而快。

3)重癥中暑。重癥中暑時,除先兆中暑所述癥狀外,患者還會出現(xiàn)肌肉痙攣、出汗或無汗、體溫超過39℃、休克、昏迷。重癥中暑發(fā)病突然,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

(3)救助措施

1)將患者移到清涼、通風、干爽的地方;有條件時,應及時送到有空調(diào)的房內(nèi)救助。

2)適量脫衣,用濕毛巾或冰袋置于額頭、頸側(cè)、腋窩、胭窩、腹股溝等處,使體溫下降。

3)患者神志不清時,切記不要給任何食物,清醒者也不要給予熱或具有刺激性的飲料;可適量飲用鹽汽水。

4)對病情嚴重者,速將患者送醫(yī)院治療。

7.醉酒者的救助

(1)醉酒的概念。醉酒也稱酒精中毒,是由于服用了大量的酒類飲料后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及抑制狀態(tài)。酒精中毒癥狀出現(xiàn)的遲早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酒精被人體吸收后,大部分在體內(nèi)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少部分成為乙酸,僅10%左右經(jīng)腎、肺、唾液腺及汗腺排出體外,氧化速度每小時為10~15毫升,肝功能不全時則氧化速度更緩慢。大量飲酒,超過肌體的氧化速度,即發(fā)生蓄積而造成中毒。酒精中毒大致上可分為三期。

1)興奮期。當體內(nèi)酒精量達到20~40毫升時,人的眼部充血,顏面潮紅或蒼白,眩暈,言語增多,有時粗魯無理,容易感情用事,時喜時悲,有時談話滔滔不絕,有時則安然入睡。

2)失調(diào)期。當體內(nèi)酒精量達到50~100毫升時,即可出現(xiàn)動作笨拙、步態(tài)蹣跚、語無倫次、言語含混不清等現(xiàn)象。

3)昏睡期。當體內(nèi)酒精量達到200毫升以上時,即可出現(xiàn)昏睡狀態(tài)。這時人的面色蒼白或潮紅,皮膚濕冷,口唇微紫,心跳加速,呈休克狀態(tài)。同時,瞳孔散大,呼吸緩慢而帶鼾音,嘔吐,躁動。嚴重時,可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救助措施

1)對輕度醉酒者,可靜臥、保溫促使其醒酒。

2)采用催吐的方法,使胃中的酒精排出體外。

3)給醉酒者服用解酒、醒酒的藥物。

4)嚴重的酒精中毒者,應迅速送醫(yī)院進行急救。

8.各類中毒者的救助

(1)中毒的概念。能引起中毒的外來物質(zhì)叫毒物。毒物進入人體,損害機體的組織和器官,引起功能性或器質(zhì)性病變,稱為中毒。中毒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中毒。毒物毒性劇烈,或短時間內(nèi)大量進入機體,迅速引起中毒癥狀甚至危及生命,稱為急性中毒。如果毒物少量緩慢進入人體,在體內(nèi)蓄積到一定程度才出現(xiàn)中毒癥狀,叫慢性中毒。亞急性中毒則介于急、慢性中毒之間。

(2)中毒的過程。中毒是毒物在機體內(nèi)吸收、擴散、代謝和排泄等過程中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

1)毒物的吸收。毒物吸收的主要途徑有呼吸道、皮膚黏膜和胃腸道等。呼吸道是毒物入侵機體的最大門戶。進入肺泡的毒物可以迅速被吸入血液。因此,一旦毒物通過呼吸道進入機體,則中毒癥狀嚴重,而且病情進展也較快。一般有毒氣體中,煙霧和氣溶液容易經(jīng)肺吸收中毒。

2)毒物的擴散。毒物經(jīng)上述途徑吸收,進行血液循環(huán),一般首先與紅細胞或血漿中某些成分結(jié)合,再經(jīng)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

3)毒物在體內(nèi)的代謝。毒物在體內(nèi)的代謝最主要在肝臟進行,因為肝臟內(nèi)有各種酶,能與毒物作用而解毒。一般情況下,毒物在體內(nèi)經(jīng)過氧化、還原和水解轉(zhuǎn)化為毒性低、極性高的產(chǎn)物后排出體外。但有些毒物經(jīng)過以上反應后變成毒性更高的代謝物。

4)毒物的排泄。多數(shù)毒物均在體內(nèi)進行代謝后排出。腎臟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從尿中可排出各種毒性化合物。因此,使用利尿劑可加速毒物從體內(nèi)排出。

消化道也是毒物排泄的一個途徑,由胃腸道吸收的毒物首先經(jīng)過靜脈進入肝臟,在經(jīng)此代謝轉(zhuǎn)化后再進入腸道內(nèi)被排泄。

此外,肺主要參與氣體或易發(fā)揮毒物的排泄,皮膚、汗腺也可以排出少量的毒物。

(3)中毒的癥狀。毒物的種類很多,損傷機體的機制也不盡相同。以下是各系統(tǒng)常見的中毒性癥狀。

1)消化系統(tǒng)。急性胃腸炎、食道灼傷、潰瘍等,這是幾乎所有的中毒都可以引起的病變,表現(xiàn)為嘔吐、腹瀉、腹痛,嚴重者甚至食道、胃穿孔并引起急腹癥;口腔炎,腐蝕性毒物誤服后可引起口腔黏膜糜爛、齒齦腫脹和出血;中毒性肝病,對肝臟有毒性的藥物可引起肝細胞破壞、缺氧,嚴重者可發(fā)生肝壞死、肝昏迷。

2)神經(jīng)系統(tǒng)。神經(jīng)毒物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如嗜睡、昏睡、知覺喪失。如果搶救及時,多數(shù)可以恢復,少數(shù)也可留下后遺癥。

3)呼吸系統(tǒng)。刺激性或腐蝕性氣體侵入呼吸道可引起刺激性癥狀,如咳嗽、聲音嘶啞、胸痛、呼吸困難等,嚴重的發(fā)生中毒性水腫。

4)循環(huán)系統(tǒng)。許多毒物可以引起休克,毒物還可以直接損害心肌,引起中毒性心肌病變。

5)血液系統(tǒng)。中毒引起的血液系統(tǒng)損害主要是溶血性貧血,嚴重者發(fā)生血紅蛋白尿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白細胞減少、出血等。

6)泌尿系統(tǒng)。損害主要是急性腎功能衰竭,中毒引起休克時導致腎臟缺血。

7)皮膚黏膜癥狀。引起氧和血紅蛋白不足的毒物、麻醉劑及刺激性氣體引起的肺水腫,皮膚黏膜可出現(xiàn)紫紺。

8)眼睛癥狀。瞳孔擴大可見于阿托品中毒;瞳孔縮小可見于有機磷農(nóng)藥、嗎啡類中毒。

(4)救助措施。一旦發(fā)現(xiàn)并判斷是中毒,應立即給予救助,這樣對減少中毒損害有極大的幫助,也有利于醫(yī)院的治療。當然,及時送醫(yī)院治療更是必要措施。

1)排除毒物

①吸入性中毒。應立即使中毒者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流通處,吸入新鮮空氣,解開衣服,靜臥保暖,并保持呼吸道通暢。

②皮膚黏膜沾染毒物。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及時脫去污染的衣服。清洗時不能使用熱水,以免血管擴張促進毒物吸收。皮膚接觸腐蝕性毒物時,沖洗時間要達15~30分鐘,并可選用適當?shù)闹泻鸵簺_洗。如強酸接觸中毒時可用肥皂水作為中和液沖洗浸泡;強堿中毒時可用食醋作為中和液沖洗,F(xiàn)場若無中和劑或解毒劑,可用大量清水沖洗,以防皮膚灼傷等嚴重傷害發(fā)生。

③食入性中毒,采用催吐、導泄等方法排出毒物。

2)催吐。由消化道進入的毒物大多數(shù)會引起嘔吐,假如不發(fā)生自發(fā)性嘔吐或嘔吐不徹底時,就應采取各種措施催吐。催吐前先給患者飲水500~600毫升,然后用手指或木棒刺激咽后壁,引起反射性嘔吐。但中毒引起的抽搐、驚悸未控制之前,催吐可能引起出血或穿孔。孕婦應采取其他方法排出毒物,同時應盡快送醫(yī)院洗胃。

3)阻止毒物吸收。被有毒動物蜇傷、咬傷后毒物由四肢局部進入體內(nèi)時,可在肢體的傷口上端扎止血帶,并用干凈水沖洗傷口,以防止毒物自靜脈或淋巴管彌散,止血帶要每隔30分鐘放松約2分鐘。

9.燙傷燒傷者的救助

(1)燙傷燒傷的概念。人體受到高溫的作用后,所引起的局部損傷稱為燙傷。由火焰、熾炭、電火花或燒紅的固體所致的損傷稱為燒傷。

(2)燙傷燒傷的癥狀

1)燙傷局部出現(xiàn)紅腫、疼痛,有水泡形成。水泡破裂露出創(chuàng)傷面,可見創(chuàng)傷面有血管網(wǎng)形成。創(chuàng)口周圍組織充血、水腫。有時由于感覺神經(jīng)麻痹,創(chuàng)口反而不痛。燒傷后,受害人常發(fā)生恐懼,精神緊張可導致原發(fā)性休克。如不及時搶救,可引起死亡。當頭、面、頸部被燒傷時,由于吸入熱的空氣、火焰、煙霧而發(fā)生呼吸道燒傷,出現(xiàn)咽部發(fā)紅、聲嘶、急性喉頭水腫、咳嗽;痰中帶有血液、煙灰、炭末;支氣管發(fā)生痙攣,呼吸困難,肺發(fā)生急性水腫。著火現(xiàn)場中燒傷者還可能吸入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氣體而發(fā)生中毒死亡。

2)高溫損傷時,機體發(fā)生很復雜的代謝反應而引起組織水腫,形成水泡。有時紅細胞也自血管內(nèi)滲出,傷面出血。水腫液壓迫感覺神經(jīng)末梢而引起疼痛。

(3)救助措施。人體受燙傷之后,先是劇痛,然后可能立即陷入虛脫,之后還可能傷處化膿,膿毒入體,就會使人發(fā)生危險。因此,對燙傷者要馬上采取救助措施,這樣才能脫離危險或減少痛苦。

1)燙傷后應在冷水沖洗狀態(tài)下脫去衣物,用冷水沖洗15~20分鐘(不可用冰水,以免再造成凍傷),經(jīng)過處理后,可用消毒紗布敷在創(chuàng)面上,再用干凈的紗布、被單之類的物品進行簡單的覆蓋包扎。擔架鋪上干凈的布單,人躺好后蓋上潔凈的布單,防止發(fā)生再污染。

2)在送往醫(yī)院的途中,不要顛簸,以減少傷者的疼痛。同時,要使傷者頭部處于低平位,防止發(fā)生虛脫。

3)在緊急救助時,對燙傷創(chuàng)面不宜自行涂油、用藥,不要弄破水泡或擦去破損的水泡皮膚,以免發(fā)生感染。更不要給傷者飲水。

10.觸電傷者的救助

(1)觸電的概念。人體是一個傳導電流的導體,如果被一定量的電流通過,引起組織的嚴重損傷和腦、心等器官的功能障礙,稱為觸電,或稱電擊傷。

(2)觸電的過程。觸電多發(fā)生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機體直接與低壓或高壓電源接觸;二是機體處于高壓電或超高壓電的電場中,機體本身雖未直接接觸電源,但電源可先擊穿空氣或其他介質(zhì),再進入機體,產(chǎn)生觸電現(xiàn)象。

接觸觸電多因誤觸電源而引起,或電器裝置外殼未接地線;或未按安全規(guī)定,自行檢修電器;或違章布線;或利用電線晾曬衣物;或街巷玩耍誤觸電源;或大風吹斷電線,電線墜落擊中人體;或積水中誤踩踏電源等。

(3)觸電的分類。電擊引起的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電源損傷、電流燒傷和火焰燒傷三類。

1)電源損傷。電能變?yōu)闄C械能,或通過所產(chǎn)生的蒸氣、氣體引起組織的機械損傷,如組織洞穿、挫裂創(chuàng)傷、骨折等。

2)電流燒傷。當電流通過皮膚時,遇到皮膚電阻,一部分電能轉(zhuǎn)變?yōu)闊?/span>能,在電流入口與出口處引起燒傷。電流的作用時間越長,燒傷也越嚴重,甚至在高壓電流通路上,組織可能炭化而喪失功能。

3)火焰燒傷。電擊時產(chǎn)生火花或電弧可以使衣物燃燒,組織燒傷。有時火焰燒傷比其他損傷都嚴重。

當接觸少量電流時,傷者感到麻木、疼痛。通電量增高,肌肉收縮,僵硬,手握電源不放。低壓電流作用于心臟后,由于交流電的頻率與心臟的生理性節(jié)律相符,心臟各部分發(fā)生自律性收縮,心肌纖維性顫動而致心臟立即停搏。

(4)觸電的癥狀

1)電擊損傷癥狀。當接觸較小的電流時,傷者面色蒼白,驚慌,心悸,四肢軟弱,全身無力,休息后可以恢復。觸電較重時,傷者出現(xiàn)休克、昏迷。由于持續(xù)觸電時肌肉發(fā)生強直性抽搐,拳頭緊握,手握電源不放,易造成嚴重后果或死亡。

2)電擊損傷并發(fā)癥。抽搐性肌肉痙攣可以引起骨折、脫臼。電擊傷可引起擠壓綜合癥狀改變,導致腎衰;頭部電擊傷可引起視神經(jīng)萎縮等;電擊傷也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組織壞死。受高壓電電擊后,可引起內(nèi)臟破裂。

(5)救助措施

1)要迅速尋找和切斷電源,防止再發(fā)生電擊事故。

2)盡快判明觸電的性質(zhì),如果觸電人未死亡或無法判斷觸電人是否死亡的,必須及時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盡快恢復其心跳和呼吸。

3)本人不慎觸電如還清醒時,應立刻用腳蹬墻或固定物體,以有效脫離電源。

4)在進行救助的同時,應及時送往醫(yī)院進行診治。

11.雷擊傷者的救助

(1)雷擊的概念。在雷雨時,天空中帶有大量陰極電和陽極電的云相遇,會發(fā)生劇烈的放電現(xiàn)象。此時看到的火花是閃電,聽到的聲音是雷聲,即雷電。人體被雷電打擊所致的損傷,稱為雷擊傷。

(2)雷擊的癥狀。雷擊經(jīng)常擊中最高建筑物、大樹、戶外行走或工作的人們,尤其容易擊中靠近大樹、穿著被雨淋濕衣服或身上攜帶金屬物品的人。雷擊后,傷者常發(fā)生休克死亡。雷擊后心臟發(fā)生強烈收縮,可立即引起呼吸停止死亡。雷擊后,體表可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損傷及神經(jīng)性病癥。

(3)對雷擊的防護。在空曠的田野中,如遇雷雨天氣,應避免到大樹、電桿底下躲避。雷雨時千萬不要奔跑避雨,因大跨步奔跑會產(chǎn)生“跨步電壓”(正常人行走時,左右腳相距0.6米,而人奔跑時會大于0.8米),更易讓雷電擊中。避雷雨時應及時摘去手表、有金屬頭的皮帶、雨傘、手機(閃雷時應避免接打手機)等,到低洼處避雨。如正在駕車,應留在車內(nèi)。車殼是金屬的,因屏蔽作用,即使閃電擊中汽車,也不會傷人,因此車廂是躲避雷擊的理想地方。

雷電期間最好不要騎馬、騎自行車、騎摩托車和開敞篷拖拉機。

(4)救助措施。雷電有極大的破壞力,可在瞬間擊傷、擊斃人畜,擊毀建筑物及其他設施,引起火災。因此,雷雨天氣時,保安員應做好撲滅火災和救助傷員的準備工作。

發(fā)現(xiàn)被雷電擊傷的人員,特別是嚴重休克的人,應對他們及時給予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以促其及早蘇醒,并立即將傷員送往醫(yī)院救治。

12.突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病人的救助

(1)中風病人。供應大腦的血液突然遭血凝塊堵塞,或者大腦中的動脈破裂出血,都會造成中風。有高血壓的人特別容易發(fā)生腦出血。中風主要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生嚴重頭痛;脈搏極盛,跳動強烈;感覺頭暈,可能喪失意識。同時還可能出現(xiàn)口涎外泄,一側(cè)肢體逐漸失去感覺,臉色潮紅、皮膚干熱,雙眼瞳孔擴散不同、大小便失禁等。發(fā)現(xiàn)中風的病人,要及時做好以下救助工作。

1)病人若意識清醒,應該躺下并略抬頭與雙肩,頭偏向一側(cè)。

2)松開頸部、胸部、腹部衣物的束縛。

3)保持安靜,避免人多喧嘩、噪聲和振動,盡可能減少搬動。

4)病人失去意識時,應讓其以復原臥姿躺著。

5)病人呼吸和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幫助病人恢復心跳和呼吸。

6)立即送往醫(yī)院。

(2)心肌梗死病人。當冠狀動脈受到血凝塊堵住,血液無法到達心臟,就會造成心臟缺血。心肌梗死是人體較大的冠狀動脈分支發(fā)生急性閉塞,使由此血管供應血液的一片心肌的營養(yǎng)完全斷絕,嚴重持久的缺血造成局部心肌的壞死。心肌梗死的病人主要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胸骨后壓榨樣疼痛,常向左肩、左上肢、左背部放射;大汗淋漓、惡心、嘔吐、面色蒼白;伴有煩躁不安、冷汗淋漓;血壓急劇下降;呼吸困難,咳嗽甚至咯出血沫樣積液;脈搏微弱、肢體發(fā)涼,多顯現(xiàn)休克癥狀。發(fā)現(xiàn)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須及時、有效地進行救助。

1)讓病人就地平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挪動。

2)在病人身上或向周圍群眾尋找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等對癥藥物,按說明書服用。

3)發(fā)現(xiàn)有心跳呼吸停止癥狀時,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幫助病人恢復心跳和呼吸。

4)緊急呼叫“120”,盡快送往醫(yī)院診治。

13.徒手搬運傷員方法和現(xiàn)場救助注意事項

(1)徒手搬運傷員的方法。傷員在現(xiàn)場進行初步救助處理和隨后送往醫(yī)院的過程中,都要經(jīng)過搬運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正確的搬運方法對傷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后都至關(guān)重要。搬運工作應在原地進行止血、包扎、固定傷肢等后方能進行。

徒手搬運是指在搬運傷員的過程中僅憑人力而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種搬運方法。該方法適用于通道狹窄等擔架或其他簡易搬運工具無法通過的地方,但骨折、危重、脊椎損傷的傷員不宜采用。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攙扶。適用于病情較輕、能夠站立行走的傷員。由一名或兩名保安員托住傷員的腋下,也可由傷員將手臂搭在保安員肩上,保安員一手拉住傷員的手腕,另一手扶傷員的腰部,然后與傷員一起緩慢移步。

2)背馱。適用于搬運清醒且體重輕、可站立,但不能自行行走的傷員。保安員背對傷員蹲下,然后將傷員上肢拉向自己胸前,用雙臂托住傷員的大腿,雙手握緊腰帶。保安員站直后上身略向前傾斜行走(注意,對于呼吸困難的傷員,如哮喘以及胸部創(chuàng)傷的傷員不宜用此法)。

3)抱持。多適用于單名保安員實施的搬運。將傷員的雙臂搭在自己肩上,然后一手抱住傷員的背部,另一手托起其腿部。

4)雙人搭椅。適用于意識清醒并能配合保安員的傷員。由兩名保安員對立于傷員兩側(cè),然后兩人彎腰,各以一只手伸人傷員大腿后下方呈十字交叉緊握,另一只手彼此交叉支持傷員背部;蛘弑0矄T右手緊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緊握另一保安員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這兩種不同的搬運方法,都因形狀類似于椅狀而得名。此法的要點是兩人的手必須握緊,移動步子時必須協(xié)調(diào)一致,且傷員的雙臂必須分別搭在兩名保安員的肩上。

5)拉車式。適用于搬運沒有骨折的傷員,需兩名保安員。一名站在傷員后面,兩手從傷員腋下將其頭背抱在自己懷內(nèi),另一名蹲在傷員兩腿中間,雙臂夾住傷員的兩腿,然后兩人步調(diào)一致,慢慢將傷員抬起、移動。

(2)現(xiàn)場救助的注意事項

1)在現(xiàn)場千萬不要隨意搬動傷病人員,只有在包扎、止血、固定等后方可搬運。一般采用平臥體位,但對昏迷傷病人員可采取側(cè)臥體位。

2)在現(xiàn)場不要貿(mào)然拔出深扎在傷員體內(nèi)的異物、匕首等,也不要回納露在外面的骨折斷端及溢出體外的腸管及大網(wǎng)膜。

3)在燒傷創(chuàng)面上不要涂抹任何油膏及藥物。

4)不要首先上止血帶,只有在其他止血方法無效時,才可使用止血帶。

5)胸、腹部受傷的人員在明確診斷前不要給其飲水、吃東西,也不要給大面積燒傷的人員飲水。

6)不要在沒有醫(yī)護人員及專人護理下,轉(zhuǎn)送危重、昏迷傷病人員,也不要隨意在馬路截停車輛,轉(zhuǎn)送危急傷病人員。


二、常用緊急救助方法

1.常用的止血方法

(1)指壓動脈止血法。適用于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可立即用手指直接壓住傷口止血。

1)頭面部指壓動脈止血法,用于頭頂部位出血、面部出血等。

2)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用于手指出血、手掌手背出血、肩部出血、小腿和足部出血等。

①手指出血。不管哪個手指出血,只要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出血左右兩側(cè)即可,如圖10-2所示。

②手掌手背出血。用雙手的大拇指分別壓住出血一側(cè)手腕關(guān)節(jié)兩側(cè)的尺動脈、橈動脈的搏動處即可。

③肩部出血。用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向下壓住出血端鎖骨與靠近頸部交界的凹陷處(動脈搏動處)即可。

④小腿出血和足部出血。

(2)加壓包扎止血法。適用于小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出血,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當發(fā)現(xiàn)傷口出血時立即將止血敷料及干凈的紗布放置于傷口上,再用繃帶、三角巾加壓、纏繞包扎傷口。

(3)止血帶止血法。當大動脈斷裂、噴血猛烈,或用上述止血方法仍不能奏效時,應立即使用止血帶。除氣囊或止血帶等專用止血帶外,還可選擇有彈性的橡皮管、橡皮帶、寬布條、繃帶、領帶等。

1)上肢出血,止血帶應放在上臂中上1/3處,但不可放于上臂下1/3處,以免壓迫損傷橈神經(jīng)。

2)下肢出血,止血帶應放在大腿根部近心端10厘米處或胭窩等部位。

3)上止血帶時,應先抬高傷肢促進靜脈回流,在擬上止血帶部位放置棉墊然后將止血帶收緊;或用絞緊加壓寬布條的方法,直至傷口不出現(xiàn)出血,方可打緊止血帶的結(jié)扣。應在止血帶上標明時間。

4)只有在其他方法止血無效時,才能使用止血帶;若包扎傷口不再出血,可不再使用止血帶。

5)不要用細麻繩、鐵絲、尼龍繩等作止血帶。

6)止血帶不宜上得過緊,以免損傷軟組織及神經(jīng)、血管,也不要過松,僅阻止靜脈回流而不能阻斷動脈血流,反而促使傷口大量出血。

現(xiàn)場有效止血后,應立即送醫(yī)院治療。

2.創(chuàng)傷包扎方法

人們在受傷的情況下,不管是切割傷、挫裂傷、燒燙傷、摔傷、碰撞傷,只要是造成傷口和創(chuàng)面,就必須及時包扎傷口,保護創(chuàng)面。用繃帶包扎傷口的方法是:先用紗布或替代品覆蓋傷口,再用繃帶纏繞包扎,不宜纏繞過緊或過松,防止局部腫脹或滑脫。

(1)頭部繃帶包扎法。主要用于頭頂部傷口的包扎。先將繃帶環(huán)繞額部兩圈,用手指固定在前額部,再將繃帶反折到頭后,反復折返,直到將整個頭頂部包扎上。

(2)四肢繃帶包扎法。因為四肢各部位粗細不同,所以四肢的包扎應由傷口的低處,先左后右,從上到下纏繞,可選用環(huán)行法或8字形法。

上肢包扎應使肘關(guān)節(jié)屈曲后再包扎,下肢包扎應使膝關(guān)節(jié)伸直后再包扎。

(3)足踝部、手部繃帶包扎法。主要用于踝關(guān)節(jié)扭傷后的固定性包扎、足踝部和足跟部傷口的包扎和手部包扎。

3.四肢骨折后的固定方法

固定主要是針對骨折的救助方法,通過固定折骨,防止折骨斷端移位,造成其他嚴重損傷。

(1)上臂的固定。病人傷臂屈肘90°,用兩塊夾板固定傷處,一塊放在上臂內(nèi)側(cè),另一塊放在外側(cè),然后用繃帶固定。如果只有一塊夾板,則將夾板放在外側(cè)加以固定。固定好后,用繃帶或三角巾懸吊傷口。如果沒有夾板,可先用三角巾把上臂固定在身體上,再用三角巾加以懸吊。

(2)前臂的固定。病人傷臂屈肘90°,用兩塊夾板固定傷處,分別放在前臂內(nèi)外側(cè),再用繃帶纏繞固定。固定好后,用繃帶或三角巾懸吊傷肢。如果沒有夾板,可利用三角巾加以固定,三角巾上放雜志或書本,前臂置于書本上即可。前臂骨折無夾板固定時可先用軟墊襯于受傷部位,再用懸?guī)С型袀邸?/span>

(3)大腿的固定。將傷腿伸直,夾板長度上至腋窩,下過足跟,兩塊夾板分別放在大腿內(nèi)外側(cè),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如無夾板,可利用另一未受傷的下肢固定。

(4)小腿的固定。將傷腿伸直,夾板長度上過膝關(guān)節(jié),下過足跟,兩塊夾板分別放在大腿內(nèi)外側(cè),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如無夾板,可利用另一未受傷的下肢進行固定。

4.心肺復蘇方法

心肺復蘇是指針對心臟病突發(fā)、溺水、觸電等各種原因?qū)е碌男呐K驟;者,通過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供給患者心腦等重要器官血流和氧氣。

大量事件表明,心跳停止4分鐘內(nèi)進行心肺復蘇,患者救活率可達到50%,而超過這一時間,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每延遲1分鐘,搶救成功率會下降7%~10%,這就是世界公認的“黃金搶救4分鐘”。如果只打了120,等救護車趕到再進行搶救,會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心肺復蘇方法的實施步驟如下。

(1)第一步:判斷有無反應和呼吸

1)看到有人倒地,保安員可輕拍患者雙肩,并在他雙側(cè)耳邊大聲呼喊:“您怎么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清醒患者能準確地回答問題;若無任何反應,則為意識喪失。

2)隨后保安員需要俯身,用5~10秒時間觀察患者的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的活動,如果患者沒有反應且沒有呼吸或僅有瀕死喘息,則為心臟驟停,應即刻開始心肺復蘇。

在開始心肺復蘇之前,保安員應確保自己或他人已經(jīng)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2)第二步:胸外心臟按壓

1)擺好姿勢。讓患者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頭部不得高于胸部,應與軀干處在一個平面。

2)找準胸外按壓部位。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通常為胸骨下半部分或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雙手交叉互扣,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guān)節(jié)不要彎曲,用雙肩向下壓形成壓力。

3)掌握力度,胸腔按壓。保安員上身前傾,以掌根垂直用力,將成人患者的胸骨下壓5~6厘米。然后放松,但掌根始終不要離開胸壁,按壓和放松時間各占50%。

4)控制頻率。胸外按壓心臟的頻率為每分鐘100~120次。連續(xù)按壓心臟30次后,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壓與呼吸比例30:2循環(huán)進行。

5)特殊人群需注意。在心肺復蘇中,我們稱28天到1歲者為嬰兒,1-8歲者或1歲到青春期體征出現(xiàn)之前者為兒童,對這些患者須采取特殊的救助方法。

①嬰兒胸外按壓的部位在胸部正中,兩乳頭連線下緣,用中指、食指兩個指頭進行,每分鐘100~120次,深度大約為4厘米或至少胸廓前后徑的三分之一o

②兒童心肺復蘇可以采用單掌按壓,按壓深度大約為5厘米或者至少胸廓前后徑三分之一。

③老人的骨質(zhì)脆弱,要尤其注意力度問題,在其胸廓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應用力按壓。

(3)第三步:打開氣道

1)進行胸外按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嘔吐的情況,這時需要保安員打開患者氣道,清理其口腔異物,如嘔吐物、痰液、血液等。

2)保安員可用雙手扶住患者頭部,使其偏向一側(cè)以利于液體狀異物的順勢流出,也可以將食指或小指包上紗布、手帕,從口腔中掏取異物,并取出患者假牙,以防其脫落滑入氣道造成窒息。

3)當患者喪失意識后,舌根容易黏附于咽部后壁,造成氣道阻塞。需用以下手法開通氣道:用一手壓住前額,另一手中指和食指指尖對齊,將患者下頜向上抬起,讓頭充分后仰,至下頜角與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但要避免壓迫頸部軟組織。

(4)第四步:人工呼吸

1)保安員將一只手按壓在患者前額處,使其頭向后仰,同時用這只手的拇指、食指捏緊患者的鼻孔;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上提下頜,保持患者氣道通暢。然后,保安員用口唇嚴密包住患者口唇,平穩(wěn)向內(nèi)吹氣。

2)如果吹氣有效,患者胸部會鼓起,并隨著氣體呼出而下降。吹氣后,口唇分開,并松開捏鼻子的手指,使氣體呼出,同時保安員側(cè)頭呼吸新鮮空氣,進行第二次吹氣,每次吹氣時間持續(xù)1秒,避免過多過快吹氣。

3)特殊情況需注意

①嬰兒體型較小,應用嘴密封嬰兒的口鼻,采用對口鼻吹氣的方式。

②基于衛(wèi)生或心理原因,人工呼吸時可用呼吸面罩或防護膜相隔,如果不愿意人工呼吸,也可單純持續(xù)不間斷胸外按壓,也很有效。